“服務機器人我們有布局。”作為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,機器人投資部相關負責人近日對記者表示,憑借在無人引導車方面技術積累,公司送餐機器人投入市場,目前反應良好,其他類型的服務機器人也有望陸續投放。據中金公司研報預計,2020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需求將超200億美元,而且全球各國均處于起步階段。
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吳新宇的評估更為樂觀,隨著人機交互、人工智能、視覺伺服等技術不斷完善,他表示服務機器人產業增速每年將達到30%,2017年市場規模可能達到當前工業機器人主機的千億市場規模。
在本次展會上,一些中小型公司展出了玩具機器人、兒童陪護機器人等,售價在2000~5000元不等,以海外市場為主,年銷量上萬部。現場還有一款提供智能人工語音服務的圖靈機器人,其中文語義與認知計算平臺已經搭載在海爾智能家居平臺、中國電信微信客服以及車載交互系統中。而今年6月,阿里集團和富士康入股軟銀旗下的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,后者發布了世界首款可以識別情緒的仿人形機器人Pepper。分析師指出,隨著巨頭的加入,有望通過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推動機器人的商業化推廣。
不過,服務型機器人公司也有轉做工業機器人的。中安消(600654,股吧)旗下的中智物聯展出了巡邏安防、水質監測等機器人,也展出了應用于噴涂和最新的包裝分揀的工業機器人產品。公司參展人員對記者表示,公司之前專注做服務型機器人,但服務機器人目前還需要深入研究結合市場痛點。
另外,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巨頭目前并不“感冒”服務型機器人。庫卡、柯馬、愛普生等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,雖然公司也擁有相關技術積累,甚者協助客戶研發服務型機器人,但目前并沒有打算直接涉足,而是繼續深耕標準化程度更高、更為擅長的工業機器人領域。
服務機器人雖然2012年就列入“十二五”規劃,但是整體發展并不及工業機器人迅猛。在《機器人“十三五”規劃》中,據報道初稿已經提出發揮機器人在助老助殘領域、消費服務領域、醫療領域等重點領域的示范應用,并開展核心零部件攻關、前沿共性技術研發、醫療康復機器人應用等重點工作。
吳新宇表示,目前服務型機器人需要還沒有打開,“像大疆創新其實也是一種機器人公司,通過航拍突破口,打開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。”相對而言,吳新宇看好在醫療領域的推廣,相關機器人產品已經通過醫療、養老機構開始銷售。據介紹,研究院已經研發出面向臨床的脊柱手術輔助機器人技術,滿足在高危險性下手術對精密度、穩定性要求,改變傳統上需要依靠醫生經驗定位加力的情況。
從目前上市公司布局來看,醫療醫藥領域服務機器人頗受親睞。去年12月,康力電梯(002367,股吧)增資持有紫光優藍40%的股權,切入家用智能機器人、體外骨骼型義肢機器人;5月博實股份(002698,股吧)通過認購思哲睿醫療20%股權,啟動首期項目“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及智能器械項目”;楚天科技(300358,股吧)也表示將重點開發藥業生產線的制藥用無菌生產機器人,年內將推出樣機,另外分階段開發殘障自理輔助型和軍隊負重型的醫療機器人。